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 题:建造“好房子”,更好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新华社记者杨柳、王优玲
住房,是民生之要。
“建设适应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好房子’”“引导企业提高住房建设标准、优化物业服务”“拓展‘物业+生活服务’”……新的一年,建造“好房子”被多地政府列入年度工作重点。抓好这件民生实事,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随着我国住房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好房子”的内涵不断扩展。人们期待既住得安心放心,又方便节能省钱。这意味着“好房子”应当具备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等特点,不仅要有好标准、好建造,还要有好材料、好设计以及好服务。
既要把新房子建造成“好房子”,也要把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新房子要从规划、设计、建设等各个环节提升房屋品质,既考虑房屋的功能性和美观性,也注重居住的舒适度和体验感。同时,老房子也需要通过升级改造,满足适老化、适儿化等新需求,变得更宜居、更友好。新老并重,才能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建造“好房子”,科技赋能、创新引领是趋势。家具的可变式设计,让使用空间更灵活;空气源热泵系统让房间实现冬暖夏凉;借助装配式建造技术,“原拆原建”把老房子变成现代住宅楼……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新型建造技术,以及一些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到房屋建设中,让不同面积、不同价位的“好房子”成为可能。
构建支持住房品质提升的制度和标准体系,是当前的重要工作。近期,各地立标准、建制度,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制度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明确“好房子”建设的工作要求,提出土地、财政、金融等相关措施,加快住宅项目规范的编制,全面提高设计、材料、建造、设备以及无障碍、适老化、智能化等标准,将为“好房子”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要建造“好房子”,也要建设“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完善社区配套设施,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转角见园,建设口袋公园和城市绿道;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强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要结合城市更新打造便利宜人的居住环境,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
对房地产行业来说,建造“好房子”是挑战更是机遇。“好房子”对功能、质量、体验等方面的高要求,要求房企转变发展理念,从追求速度和规模转向追求品质、服务和效益,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将有助于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不断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