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国·四川篇|巴中市巴州区东城街道:聚焦民生诉求 共建文明新风-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11/25 15:20:58
来源:新华网

文明中国·四川篇|巴中市巴州区东城街道:聚焦民生诉求 共建文明新风

字体:

  新华网巴中11月25日电 新风拂煦迎面吹,文明新景满庭芳。

  文明,是一个社区乃至一座城市实力的“显化”,更是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显现”。自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东城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文明创建为路径,以共同缔造为载体,抓重点、攻难点、促亮点,建设幸福宜居新家园,让文明的种子播撒在11个社区的每个角落,让文明之风“吹入寻常百姓家”。

  老旧小区上演“变形记” 居民乐享新生活

  老旧小区的改造不仅在于“颜值”,更精于细节。

  广场坝,老人们在晒太阳聊天;桥洞下,运动爱好者挥舞着羽毛球拍;实践站,志愿者向居民们宣传相关政策……这是观音井社区的一幅幅生动画面。

  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东城街道一个典型的老旧社区,全社区有70余栋居民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多年来,社区公共设施陈旧、部分小区环境脏乱,居民诉求较多。自2020年以来,观音井社区陆续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改造中,拆除了私搭乱建和内部围墙,并挨家挨户拆除雨棚、硬化社区道路、粉刷单元楼道墙壁,同时聚焦居民所需,增设健身器材、休闲座椅、乒乓球台等公共设施。

  如今,走进观音井社区各个小区,曾经泥泞的路面变成了平坦宽敞的步道,杂乱不堪的空间变成了绿化带和停车场,斑驳的墙面也换上了“新衣”。居民张桂菊于2008年就住在这里,见证了社区的变化“本来前几年就想搬走了,好在改造之后,我们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儿女们让我跟他们住,我还舍不得这里呢,很乐意继续住下去。”

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环境干净整洁,车辆有序停放(资料图)。新华网发(巴中市巴州区东城街道供图)

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环境焕然一新(资料图)。新华网发(巴中市巴州区东城街道供图)

  来到南门社区黄桷树三亩地附近,这里曾经污水横流的现象一去不复返。“管网改造后,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好多了,夏天再也不会有难闻的气味了”,南门社区居民喻永革说。

  据了解,三亩地原来是一处闲置荒地,雨污管网不配套,下雨天污水堆积横流,气温一高又产生难闻气味,群众反映较多。为解决群众诉求,南门社区积极主动作为,采取社区自筹、向上争取等方式筹措资金,对三亩地管网、配套设施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建设便民停车场,切实改善晏家扁片区居民住居环境,彻底解决居民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

三亩地改造前(资料图)。新华网发(巴中市巴州区东城街道供图)

三亩地改造中(资料图)。新华网发(巴中市巴州区东城街道供图)

三亩地改造后(效果图)(资料图)。新华网发(巴中市巴州区东城街道供图)

居民向巴中市巴州区东城街道南门社区送锦旗(资料图)。新华网发(巴中市巴州区东城街道供图)

  社区的变化,不仅让居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也让在外工作的游子们感到惊喜万分。“朋友们,快看!这就是我的家乡,现在越来越美啦!”南门社区在外工作的小刘近日休假回家,对于小区及周边的变化,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并拍摄小视频发到微信朋友圈。

  建设充电桩 方便居民又安全

  老旧小区配套设施落后是普遍现象,特别是随着电动车的广泛普及,充电难、飞线充电等问题愈加突出。为全面解决这一矛盾,今年来,东城街道推行“1+3”模式,即由1个先行社区牵头负责,整合力量资源,按照统一摸排布局、统一实施安装、统一管理运营“三个统一”原则,在各社区建设充电桩200余个(接口2000余个),既解决了居民充电难问题,又消除了飞线充电安全隐患。

  “社区根据居民诉求在小区安装了充电桩,我们只要拿出手机扫码后即可对电瓶车充电,既方便又安全还便宜”,采访中,北门社区居民雷青山说,如今的社区不仅环境好了,居民们还能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了。

南坝社区安装充电桩、北门社区安装完成的充电桩(资料图)。新华网发(巴中市巴州区东城街道供图)

巴州区东城街道古井子社区居民正在充电(资料图)。新华网发(巴中市巴州区东城街道供图)

  创新形式载体 延伸基层治理触角

  老旧小区改造后的管理,不仅只是环境管理,更要实现长效治理。

  为让老旧小区“改得好”“守得住”,东城街道全面推行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将街道划分为106个网格,设立集党建、综合、应急等7类人员组建的“全科微网格员”572名,落实网格员包片包责制度,下沉到小区楼栋巡查,实现环境卫生、治安管理、邻里关系、社区服务、日常监督的无缝管理,线上线下结合为居民答疑解惑,零距离服务。同时,创新探索形成“睦邻党建”、“四邻”工作法等一系列创新机制和载体,推动基层治理触角不断延伸。

  立冬后的巴中城区,风轻云淡,天高气爽。每到下午两三点,观音井社区的睦邻驿站便热闹起来,大爷大妈们像往常一样,相约来到这里下棋、看书、聊天。

  原来,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后,观音井社区建起了睦邻驿站,搭建居民集体议事平台。“以前的社区,供我们居民活动的地方不多,闲暇时都不知道去哪儿。当社区了解到我们的需求后,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在辖区的小广场旁边建起了睦邻驿站。”“驿站内可以看书,可以休息,我们也经常到里面参加活动,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休闲娱乐、闻到书香。”居民们你一言,我一句,满脸欣喜。

  正如居民们所说,观音井社区的睦邻驿站不只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地方,还承担着社区治理的功能。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茂介绍,曾经,社区存在居民有诉求反映难、干群沟通交流不畅通、社区议事不公开不民主等情况,对此,社区结合驿站的建设,将服务前置,在驿站设置了党群服务、邻里议事、志愿服务、民意收集等功能。“睦邻驿站自建起以来,在化解矛盾纠纷、引导居民自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辖区的居民经常聚在驿站沟通交流,形成‘小区事、一起议’的良好氛围,将治理触角延伸到小巷最深处。”李茂说。

  不仅如此,社区的睦邻驿站还全面推行居民点单、社区交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民意评单的“五单制”服务模式,让原来见面不相识的邻里变成了互帮互助的朋友。

巴州区东城街道观音井社区的睦邻驿站。新华网发(巴中日报 牟柯 摄)

群众意见征求箱。新华网发(巴中日报 牟柯 摄)

  攻破“老大难” 昔日“忧居”变“优居”

  对于东城街道而言,在基层治理、解决群众诉求中最典型的还是辖区老旧小区的改造,特别是一些遗留问题多、时间跨度长的小区改造意愿尤为突出。

  走进观音井社区便民服务大厅,一面写有“依法执政平息两年混乱、着实调研根治八年污染”字样的锦旗赫然醒目。而这面锦旗,是2023年家住休闲居小区的业主代表李侍霖所送,主要是感谢街道和社区及相关部门在休闲居小区改造工作中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据悉,观音井社区休闲居小区修建于2000年,原有住户50多户,因年久失修,设施损坏、垃圾乱堆、车辆乱停,小区居民多有怨言。2014年,小区下水管网改道导致污水倒灌至小区院坝,因管理缺位,粪水垃圾长期堆积,小区居民苦不堪言,不仅长期到各级上访,还通过市民热线等渠道反映相关问题。

  好在借着全区老旧小区改造东风,休闲居开始了它的“蜕变”。2021年3月,巴州区房管局、东城街道、观音井社区联合相关施工单位,成立起了小区改造临时指挥部,街道党工委和区房管局党组分别派出1名科级党员干部任指挥长,着手改造工程。其间,社区干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等“一对一”上门、集中座谈,宣传老改政策,广泛征询居民意愿。同时,社区干部多次现场踏勘,先后召开10余次会议对下水管网改建、飞线治理、违章搭建拆除等居民关注的重点进行商议,最终敲定了改造方案。

  拆除违章建筑、平整硬化地面、新建雨污水管道、增设安防设施、消防管网……改造如火如荼开展。2022年8月底,污水管网改造等工作终于施工完毕,至此,休闲居居民彻底告别污水横流的环境,困扰居民长达8年之久的污水排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如今的休闲居,简洁美观、干净整洁、草木萌发,就连鸟儿也时常飞到这里。“感谢社区,真真切切改造到我们群众心坎上。”居民余勇和说,老改不仅改变了小区环境,也提升了居民综合素质。

  除了休闲居的改造,对于辖区环境的日益维护,社区的干部职工、网格员、志愿者也用了心。闲暇之余,他们都会带上垃圾口袋去河道边捡拾垃圾、去规范马路车辆停放、去了解居民们所需所盼……

改造前的巴州区东城街道观音井社区休闲居小区。(资料图)。新华网发(巴中市巴州区东城街道供图)

改造后的巴州区东城街道观音井社区休闲居小区。新华网发(巴中日报 牟柯 摄)

  以上仅仅是东城街道在基层治理、为民解难题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东城街道把改善居住环境作为有力抓手,凝聚各方力量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让辖区广大群众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得宜居”转变。(“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中国文明网 姚杰 王泓凯 巴中日报 牟柯)

【纠错】 【责任编辑:梁海燕】